文化中国行丨守护城乡印记 传承文化根脉-云顶国际亚洲唯一官网

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服务编号:61120190002
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29-63907152

文化中国行丨守护城乡印记 传承文化根脉

2024-05-27 08:45:41 来源:群众新闻

5月16日,航拍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地坑窑。

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。近年来,陕西发掘了一批具有保护价值和历史意义的文化名城名镇名村,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,守护城乡印记,传承文化根脉。

古城展现新风韵

5月17日,记者走进韩城市。这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城邑,处处有故事、遍地是古迹。

17个国家级文保单位、33个省级文保单位坐落在韩城市。这里有保存完整的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时期的古建筑,更有随处可见的古村、古寨、古堡。此外,韩城市还有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城,古城里有6座寺庙、百余座古建筑。

韩城市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文物古迹,如何传承与保护是关键问题。

“我们坚持保护为先,统筹‘城市与乡村、地上与地下、有形与无形’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,构建分类科学、保护有力、管理有效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。”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务中心常务副主任杨建锡说,“针对保护对象是谁,保护传承什么,谁来保护传承,怎样保护传承等问题,我们编制了《韩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(2020—2035)》《韩城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》等,开展古城保护立法研究,扎实推进名城保护立法工作。”

5月17日,在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事务中心的会议室内,一场关于韩城古城保护如何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的探讨正在进行。

山水环抱、青石街道、琉璃彩饰、重檐叠屋……走进韩城古城,一步一景的古城风貌,让游客不禁赞叹:千年古城,古韵悠悠。

韩城市将历史文化元素不断融入城乡建设中,保持和延续历史城区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。与此同时,韩城市在古城片区投入大量资金,对金城大街、草市巷等街巷进行提升,保障古城居民日常生活,提高对外交通的便捷性。

“今年以来,我们实施新街巷雨污管网改造工程,解决古城西南片区排水不畅、内涝现象频发问题;设置了金城消防所,完成古城消防给水管道建设,实现古城区环城路以内消防应急处置全覆盖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也是保护古城古迹的一部分,我们让历史文化与城乡建设有机融合,与现代生活交相辉映。”杨建锡说。

放眼望去,如今的韩城市呈现出“古城古、新城新,一桥分内外、金塔赏古今”的景象。

古村有了新产业

5月,三原县新兴镇柏社村绿树林立,整个村落掩映在天然的绿色屏障之中。走进村里,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“见树不见村、见村不见房、闻声不见人”的乡村风貌。

柏社村是渭北黄土高原上有着百年历史的村落,风格独特的民居一直留存至今。这里是国家下沉式地坑窑集中保护区,享有“天下地窑第一村”“中国生土建筑博物馆”的美誉。

“目前,村内保留的传统窑洞民居有780院。其中,地坑窑有225院,25院还有农户在居住,148院保存完好。”柏社村党支部书记席刚说,“渭北黄土高原土层深厚,下挖层黏性好。在长期的劳作中,村民们垂直向地下开挖地坑,然后再横向挖出窑洞,逐渐形成极具特色的地坑式窑洞。这种窑洞冬暖夏凉,充分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。”

如今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,柏社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。村民逐渐搬出了地坑窑,住进了砖瓦房。地坑窑被保留下来,成了历史建筑。

如何让这样的历史建筑在得到保护的同时,还能产生价值,柏社村有自己的方法。

“当前,我们争取古村落保护课题组专项资金、历史文化名村环保资金约1200万元,对17院地坑窑进行了保护性修复,铺设村内道路、排水管网,建设污水处理站等,村内基础设施一步步完善,村容村貌大幅提升,为发展旅游产业打下基础。”席刚说。

老式家具、铜钱古币、古风古装……下午时分,在柏社村的“柏社印象”地坑窑农家乐里,游客沉浸在老物件的“时光”里,驻足欣赏。

“柏社印象”是柏社村按照“保护 民俗 旅游”的发展思路打造盘活的乡村产业。“未来的柏社村将建成集观光、避暑、度假、科普为一体的文化观光型、民俗体验型古村落旅游区。”席刚说。

古建保护、乡村建设、旅游开发……柏社村正在逐步探索完善保护与发展的最优解。

平衡保护与发展

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,陕西省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。

目前,陕西省拥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6座、名镇7个、名村3个、传统村落179个;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4座、名镇24个、名村27个、传统村落484个,历史文化街区57片、历史建筑901处。

当前,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,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。

“现阶段,如何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中平衡保护与利用的关系,走可持续发展道路,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是亟须解决的主要问题。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靳亦冰说,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发展要以保护为前提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,在适当开发的过程中,要严格避免过度商业化、大规模修建现代建筑等现象,要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,让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原真性和完整性。”

保护规划、保护目标、开发强度、建设要求、保障措施……今年,《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施行,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申报与确定、保护规划编制和审批、保护措施、传承利用、监督管理、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范,加强了保护工作的法治化水平,将有力推动陕西省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面、有序、系统开展。

5月19日,在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,游客李晓敏正在体验陶瓷瓶的制作过程。“我对传统的东西一直很感兴趣,喜欢这种一边旅游观光,一边体验民俗文化的感觉。”李晓敏说。

千百年来,陈炉人民祖祖辈辈以制作陶瓷为业。近些年来,陈炉镇依托陶瓷业,大力发展旅游业,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契机,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,把传统工艺和旅游业相结合。

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对延续城乡历史文脉、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,更对坚定文化自信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。”省住建厅城建处负责人韦宏利说,“《条例》的出台,为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,是持续提升历史文化建设软实力的重要法律支撑。”(记者 田若楠文/图)

责任编辑:瑞瑞
网站地图